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,世界范围内对于减缓气候变化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。低碳发展成为各国共识,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低碳经济和减排政策,取得了一定成效,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,本着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履行着我国碳排放义务。
2020 年,中国政府首次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中国碳排放的目标,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在 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 2060 年实现碳中和。
2011年,国家发改委颁布《关于开展 碳排放权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启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湖北、广东 和深圳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。
2012年,国家发改委于出台了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》,形成了规范的碳市场管理机制。
2014年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碳排放权建议管理暂行办法》,首次明确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总体架。
2018年3月,生态环境部成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新的主管部门,继续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基础支撑工作。
自2021年1月1日起,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投入运行,政府将在碳排放配额、企业参与范围、产品定价机制等方面作出系统性的安排。
2021年5月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(试行)》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(试行)》 和《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(试行)》三项文件,进一步落实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管理规则体系。 参考内容:《碳排放理论》《碳排放管理实务》 1.排放端:纳入政府碳中和管理的行业企业、能源重点监管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执行人员 2.审计端:各级政府、公共事业单位负责环保、低碳规划、监督、管理的相关人员 3.服务端:从事碳资产开发咨询服务机构、温室气体 排放第三方审核机构以及节能服务公司相关人员 4.涉及该行业人群:设计单位、建筑公司、咨询公司、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、未来有意愿从事碳相关工作的人员
培训课程:
碳排放市场现状、碳达峰、碳中和理论基础、碳排放政策解读、碳资产管理、碳市场概述、碳市场交易管理、碳排放管理案例共计26学时;时长12.8小时。
培训对象: